凯发国际

员工情怀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员工情怀

优秀家风的言传身教与学习传承——读《习仲勋传》一点感悟

发布日期:2025/9/30 17:21:00   |   浏览次数:97   来源:香蜜湖度假村

《习仲勋传》上下两卷,编撰历时20年,内容长达94万字,有150幅珍贵照片。但再多的文字、再厚的篇章,也不能完全地写尽习仲勋同志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的伟大一生。

习仲勋同志尽管公务缠身,但业余时间总会尽量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。那时候文化活动比较少,孩子们周末从学校回家,和父亲玩闹嬉戏,这是习仲勋同志最开心最惬意的时刻。在此,跟大家分享书中说到的几件非常细小的事情:

一是,习仲勋同志与齐心同志的第一个女儿叫桥桥,为什么叫桥桥呢?因为出生地在延安桥儿沟;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在西安,所以起名安安。习仲勋同志工作之余,常常把未满月的孩子抱在怀里兴奋地走来走去,望着女儿稚嫩的小脸笑个不停,一次尿了他一身,他笑着说:“子尿不臭,子尿不臭。”

       二是,习仲勋同志有8年没见过孩子,当见到孩子时,顿时热泪盈眶。面对两个女儿时,已经分不出哪个是桥桥哪个是安安,看着两个长大的儿子时,竟然完全不认识。(习仲勋离开家时,习近平11岁,习远平8岁,这时候分别已经是19岁和16岁的大小伙子。)此情此景他想起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诗句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”诗中本是描写离乡老人回家时的感慨,这时他却是因为长时间未见孩子而百感交集。

三是,2001年习仲勋同志88岁大寿,按照中国人习惯,88岁是米寿,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日子,习家三代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他祝寿,这是习家难得的一次大团聚,唯独缺席了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。不是习近平同志不想参加父亲的寿宴,而是作为一省之长,他实在是公务繁忙,难以脱身,于是习近平同志抱愧地向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。信中写到“学父亲做人、学父亲做事、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”等内容,这是一封非常深情的家书。

从上述几件小事可见一斑,作为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革命家,把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上,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习仲勋同志,与其在工作上的高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生活上的低要求。在日常中、在家庭里,说的话,做的事,其实跟普通老百姓并无不同,就如邻家常人一样朴实。比如说孩子在哪里出生,就地取名叫什么。抱着自己家的小宝贝兴奋地走来走去,被小宝贝尿了一身,还乐呵呵说子尿不臭。回想凯发国际自己刚刚当上父亲或母亲的时候,又兴奋又手忙脚乱,被小宝贝搞得一身尿甚至一身便便也是常有之事。还有父亲过生日,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回去,这都是凯发国际自己或身边人常常发生的事情。当然凯发国际可能就只是打个电话说一下,刚好有事回不去。而做不到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,专门给父亲写祝寿信,信中言语非常朴实却又非常深情,对父母的感情,久而弥深。

《习仲勋传》通过革命先辈的家庭故事,展现了红色家风穿越时空的温暖力量,展现了理想信念与人性温情的完美平衡。诠释了“把最深沉的爱,藏在最朴素的行动里”的家庭情感表达方式,也是“含蓄却厚重,简朴而深远”这一典型中国式父爱特征的浓缩。让凯发国际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优秀家风不是冷冰冰的教条,而是将家国情怀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哲学。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,温暖的家庭记忆如同永不褪色的底片,以时间为轴,定格着共产党人最真实的精神肖像。习仲勋同志在深爱中言传身教,在润物无声里传承优秀的红色家风,值得凯发国际永远学习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