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发国际

凯发国际论坛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凯发国际论坛

工地上的安全密码:浅析影响施工人员行为的关键因素

发布日期:2025/8/26 16:53:53   |   浏览次数:85   来源:特力集团

一、影响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的关键因素

(一)人员自身条件的影响安全意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。从业时间较长的施工人员,因经验丰富,通常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;而新入职人员或临时用工,由于对安全规范了解不深,易在操作细节上出现疏漏。专业技能水平同样关键。以高空作业为例,能否规范使用安全带、熟练操作防护工具,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。技能不达标时,操作失误引发事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
生理与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。施工现场劳动强度大、工期压力高,易导致施工人员疲劳或情绪波动,进而影响注意力集中度和操作精准度。因此,合理安排作息、保障休息时间至关重要,不能因赶工期而忽视了工人的休息。

(二)作业环境的客观作用安全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保障安全的物质基础。防护栏杆的牢固性、警示标识的清晰度、脚手架的稳定性等,均需符合规范要求。曾有施工现场因基坑未设置防护栏杆,导致夜间作业人员险些坠落,此类案例凸显了环境设施的重要性。

作业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施工状态。高温、严寒、噪音等不良环境因素,会降低人员的操作稳定性。遇到极端天气时,更需严格遵循停工规定,避免冒险施工。

(三)管理体系的引导作用安全管理氛围对人员行为具有显著影响。若管理层持续强调安全理念,定期组织事故案例学习和应急演练,能有效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;反之,若过度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安全管理,将直接削弱安全保障力度。

培训与监督机制的落实情况同样关键。每年应开设专门的应急演练,通过反复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;日常巡查中,安全员对未规范佩戴安全带等行为及时纠正,长期坚持可促使安全操作形成习惯。

奖惩制度的合理性也会影响行为导向。设立安全标兵评选机制,通过物质奖励与荣誉表彰激发施工人员的安全主动性;对于明知故犯的违规行为,严格执行处罚措施,才能确保制度的严肃性。

二、促进安全行为常态化的实践路径

(一)开展针对性培训安全培训应注重实效性,避免形式化的条文宣讲。例如,在电工操作培训中,可通过故障开关演示违规操作的后果;脚手架安全培训中,由资深工人带领新员工逐项检查扣件状态。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专项培训内容,如钢筋工侧重吊装安全规范,抹灰工强化脚手架使用知识,提升培训的精准性。

(二)强化制度落地执行安全规程需从文本转化为实际行动。以高空作业为例,应明确规定安全带的固定要求,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次作业前的检查。安全员日常巡查时,既要核查防护装备佩戴情况,也要监督操作流程的规范性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,避免隐患积累。

(三)关注人员状态管理施工人员的身心状态直接影响操作安全。管理人员应加强日常观察,对疲劳或情绪异常的人员及时安排休整;在工期紧张时合理调配资源,避免连续高强度作业。有条件的项目可设置简易心理咨询渠道,帮助施工人员疏导压力,从人文关怀层面强化安全保障。

综上,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要多方协同:施工人员需提升自身安全素养,作业环境需完善物质保障,管理层需落实制度引导。唯有形成全员参与、全程管控的安全管理体系,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。